BBC又翻车,被中国网民称为偏见广播公司
BBC又翻车,被中国网民称为偏见广播公司,对中国进行无端抹黑和造谣,英国广播公司(BBC)早已经“驾轻就熟”,BBC又翻车,被中国网民称为偏见广播公司。
BBC又翻车,被中国网民称为偏见广播公司1
布劳蒂加姆在文中还透露了一个细节:BBC不仅丢弃了她提供的所有能够揭穿“债务陷阱外交”的证据内容,还邀请另一位嘉宾——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政府的顾问卡琳·冯·希佩尔(Karin Von Hippel)对BBC想要的“债务陷阱外交”论的内容进行细致的阐述。
布劳蒂加姆的文章在其个人社交媒体上发表后也引发了网友热议,其中这样几则评论获得网友普遍认可:
名为Umesh的网友评论称:“这样的事情常常发生,他们(BBC)只是挑选他们想要的内容,尽管(很多事情)证据确凿,但他们还是为自己的说法辩护。”
网友Riz评论称:“BBC基本上由英国情报机构运营,所以他们只会发表与英国情报机构叙述相符的内容,而忽略任何与之相反的内容。”
12月2日,布劳蒂加姆更新了此事的后续进展,称BBC联系她并向她道歉,称“剪辑上的差错是由于制片人缺乏经验”造成的。布劳蒂加姆对此表示怀疑,认为也可以理解为是人为错误导致的。
部分西方媒体抹黑中国已成常用伎俩
无独有偶,11月25日,一则 “乌干达恩德培机场将卖给中国换钱”的荒谬报道被德国之声、彭博社等西方媒体大加利用转载后,迅速传播。
中国外交部和乌干达官方都已对此回应。其中乌干达方面表示,相关媒体报道“纯属谣言”,称该国与中方签订的其实是一个很常见的商业贷款合同,乌干达方面会将机场的营收存入一个中方有权查看的账户,但这并不代表机场就归中国了,这只是商业贷款合同中一个很常见的内容。乌方表示,乌干达方面并不存在会逾期的情况。中国驻乌干达大使馆也表示,双方签订的是一个符合国际金融市场通行惯例、且符合乌干达国内法律的合同。中方还特别强调,从来没有一个中非合作项目因为债务问题而被中方“接管”或“没收”。
中非双方均已驳斥“债务陷阱”言论 无奈西方媒体盗钟掩耳
实际上,无论是中国还是非洲国家都曾在多个场合驳斥所谓的“债务陷阱”论调。然而,西方媒体盗钟掩耳 ,“只听想听的,不听真实的”。2019年初,肯尼亚总统肯雅塔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网(CNN)采访时就表示,来自中国的债务与其他国家和机构的债务没有什么区别,为何批评人士只关注来自中国的债务?肯尼亚不仅从中国贷款,也从美国贷款。
在不久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访非之旅中,尼日利亚外交部长奥尼亚马表示,尼日利亚没有随便借款,债务占GDP的比率仍然很好。尼日利亚要实现工业化,必须解决基础设施赤字,中国提供了机会。
对于“债务陷阱”的指责,中方也在多个场合予以驳斥。中国外交部非洲司司长吴鹏11月26日表示,中国给非洲制造债务陷阱的论调是陈词滥调,已经被国际上很多政府、学者、研究机构通过各种研究加以驳斥,该说法与事实不符,站不住脚。中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按照“共同行动、公平负担”的原则,落实好缓债倡议和债务处理的共同框架,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富裕国将自己的份额转借给有需要的非洲国家,也希望多边金融机构、商业债权人能采取积极的更有力的行动,加大对非洲的投资,支持非洲实现经济自主和可持续发展,铲除债务问题的根源。
今年年初,布劳蒂加姆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梅格·里思米尔(Meg Rithmire)教授在《大西洋月刊》发表《中国的“债务陷阱”是虚构的》文章,以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港为例,用大量的证据从根源上揭穿了“债务陷阱”一说的谎言。
记者观察:中非关系好不好,中非人民说了算
记者来到非洲工作三年多,亲眼见证了中非合作给非洲国家带来的切实利益。中非合作不仅给非洲的铁路、公路、高架桥、港口等基础设施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更给当地带来了技能培训、就业机会等一系列好处。中国人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国给非洲带来的不仅仅是金融方案和大型工程,更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以非洲国家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参与到非洲国家的建设中。中国的崛起和中国企业对海外建设项目的参与是互利共赢的。中非关系好不好,中非人民说了算,“债务陷阱”的谬论可休矣!
BBC又翻车,被中国网民称为偏见广播公司2
美国政治学者黛博拉·布劳蒂加姆发文透露,自己在接受BBC采访时列举的观点事后遭BBC恶意剪辑,变成了她认同“中国设下债务陷阱”这类观点,完全曲解了她受访时的原意。
对中国进行无端抹黑和造谣,英国广播公司(BBC)早已“驾轻就熟”,除了在中国炮制各类假新闻之外,这家媒体还把“黑手”伸向了替中国仗义执言的外国学者。
当地时间12月1日,美国政治学者黛博拉·布劳蒂加姆(Deborah Brautigam)发文透露,日前自己在接受BBC电话录音采访时,列举大量例证驳斥了所谓中国使用“债务陷阱外交”的说法,然而这些有理有据的观点事后却遭BBC恶意剪辑,变成了她认同“中国设下债务陷阱”这类观点,完全曲解了她受访时的原意。
为了输出自己想要的观点,BBC无所不用其极,断章取义布劳蒂加姆的言论,剪掉她所列举的例证,还加了一段从未问过她的问题,最后甚至拉来一名所谓“前特朗普政府官员”胡扯一通……
事后,BBC以所谓“制片人经验不足”为借口向布劳蒂加姆道歉,声称剪辑出现差错不是“故意之举”。虽然布劳蒂加姆“好心”地给BBC作了“无罪推论”,但这一切都难掩BBC在涉华报道中屡教不改的险恶用心。
布劳蒂加姆发文叙述事件经过 图自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非研究所网站
布劳蒂加姆是一名美国政治学家,她是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政治经济学伯纳德·L·施瓦茨讲席(Bernard L. Schwartz)教授,同时也是该校保罗·尼采高级国际研究学院中非研究所主任,其研究方向为国际发展政策和对外援助,重点研究领域就包括中国在非洲的项目。
12月1日,布劳蒂加姆在其供职的研究所网站刊文,题为“BBC曲解我对于‘债务陷阱外交’的看法”,讲述了自己被BBC这家英媒诓骗的完整经过。
布劳蒂加姆简介 图自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网站
布劳蒂加姆透露,11月30日晚间她接到一通从英国伦敦打来的电话,一名BBC记者想要了解她对于所谓中国“债务陷阱外交”(debt trap diplomacy)的看法。她很清楚BBC的来意,英国陆军情报六局(简称“军情六处”)局长理查德·摩尔(Richard Moore)在接受BBC采访时曾宣称,中国人故意利用债务作为杠杆,以获取战略资产。
在这通电话里,双方聊了聊一些背景信息,布劳蒂加姆根据自己和同事对于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以及其他案例的广泛研究,并结合其他研究人员的研究,概述了为什么中国“债务陷阱外交”的说法站不住脚。同时,她还列举了在黑山、肯尼亚、赞比亚和其他地方的例子,表示也没有证据支持一些媒体大肆宣扬的对于中国的“恐惧论调”。
此后,这名BBC记者说,另一名记者会在一个小时后再打电话过来采访,并录下音频。一个小时后,一名女记者打来电话,请布劳蒂加姆就几个方面作简单回答,包括:快速解释一下何为“债务陷阱外交”,叙述有关斯里兰卡获其他地方的例证,以及为何证据不支持这些观点。布劳蒂加姆按要求作出了解释,对方录下了回答,采访也就此结束。
然而,让布劳蒂加姆感到震惊的是,12月1日一早,她接到多位英国同事的消息,这些人长期研究中国海外投资,也非常熟悉布劳蒂加姆的研究内容。他们说,“BBC放出的录音采访似乎被剪辑过”,“录音听起来像是你可能支持‘债务陷阱外交’的说法”,“这当然歪曲了你在其他地方对此问题细致入微的评论”。
因此,布劳蒂加姆亲自听了BBC的采访音频,吃惊地发现,该媒体从电话采访中唯一剪辑出来的部分是其对于“债务陷阱外交”的看法以及关于斯里兰卡案例的“公众认知”。
其中,BBC完全扔掉了布劳蒂加姆之后所有关于为何这些“公众认知”是错误的例证,还找来特朗普政府时期的一名顾问,就所谓“中国威胁”进行了炒作渲染,却仍未提供关于“债务陷阱外交”的证据。
布劳蒂加姆推特截图
布劳蒂加姆说,她终于意识到,BBC的记者显然打定了注意,想要输出其个人的观点。在音频的开头,还出现了一个从未有人问过布劳蒂加姆的问题:“我们能做些什么来解决这种情况?”
“令人沮丧的是,这一切都让我想起了一种人们的普遍观念,即中国人正在非洲获取大量土地种植粮食,然后运回中国。我花了三年时间对这个荒谬的观点进行实地研究,并写了一本书(Will Africa Feed China?《非洲喂养中国?》)来揭穿它。”
布劳蒂加姆最后无奈表示,如今似乎没有人再这么说了,但并不是因为她,而仅仅是因为有一个更加有趣的“威胁叙事”已经印刻在了媒体的脑海之中,这一切让人叹息。
她还透露,自己感到震惊的原因还在于,其本人曾是BBC的超级粉丝,上世纪70年代居住在中国港台地区以及80年代在非洲做实地调查时,经常使用收音机收听BBC的广播节目,原本相信它们能够提供细致而平衡的分析报道。
事后,布劳蒂加姆在个人推特上发文称,BBC联系到了她,并向其道歉,还装模作样地送上了“临时工警告”。BBC方面声称,剪辑上的差错是由于制片人缺乏经验造成的,这一切都是仓促中发生的.,并非故意,而布劳蒂加姆则表示,暂且相信他们的“无辜的”……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西方国家和媒体长期蓄意炒作“债务陷阱外交”,其实就是想借机污蔑抹黑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倡议,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政府于2013年倡议并主导的跨国经济带,其中推行了大量涉及公路、铁路、桥梁和港口等方面的基础设施项目,这些基建项目为推动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一段时间以来,中方的“一带一路”倡议始终被部分西方政客“污名化”和“妖魔化”,一些人声称“一带一路”是中国在经济和政治等领域压榨别国的工具,并称中国在此计划中对部分发展中国家设下了“债务陷阱”。
2021年10月,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安全总监兼项目安全部经理刘景昆(右一)在项目建设工地检查安全生产情况。图自新华社“一带一路”故事通讯
但事实上,“一带一路”从来都不存在大规模不可控债务风险。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者对“一带一路”沿线部分经济体进行调查后发现,41.6%的受访者认为“债务陷阱外交论是谬论而非现实”,相信“一带一路”倡议会为自己国家带来净收益。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布劳蒂加姆等人更是做过相关调查,他们发现,所谓“债务陷阱”的阴谋论经不起推敲,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根本不是东道国陷入债务风险的原因,西方国家才是最大的债主。
在11月26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外交部非洲司司长吴鹏曾就所谓“中非‘一带一路’合作给非洲制造了债务陷阱”的说法回应指出,“一带一路”给非洲制造债务陷阱是陈词滥调,已经被国际上很多政府、学者、研究机构通过各种研究加以驳斥,该说法与事实不符,站不住脚。
吴鹏还表示,中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按照“共同行动、公平负担”的原则,落实好缓债倡议和债务处理的共同框架,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富裕国将自己的份额转借给有需要的非洲国家,也希望多边金融机构、商业债权人能采取积极的更有力的行动,加大对非洲的投资,支持非洲实现经济自主和可持续发展,铲除债务问题的根源。
BBC又翻车,被中国网民称为偏见广播公司3
曾在涉疆报道中刻意歪曲而被中国媒体“打脸”的英国广播公司(BBC),似乎并没有吸取教训。这次,为了抹黑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他们在采访一位治学严谨、正直公道的美国学者时,又干起了移花接木、颠倒黑白的勾当……
德博拉·布劳蒂加姆是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国-非洲研究所教授。12月1日,这位学者在其供职的网站上刊出“BBC歪曲我有关‘债务陷阱外交’的观点”一文,详细讲述了自己的观点被BBC“恶意剪辑”直至面目全非的经过。
11月30日晚,布劳蒂加姆接到了BBC一位记者的电话,对方称想了解她对中国“债务陷阱外交”的看法。因为英国军情六处负责人理查德·穆尔此前在接受BBC采访时曾声称,中国人故意利用债务作为获得战略资产的工具。
交谈中,布劳蒂加姆和这名记者讨论了事情的背景,并引用了她对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和其他案例的广泛研究,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债务陷阱外交”这种说法“实际上几乎没有任何根据”。布劳蒂加姆还举了肯尼亚、赞比亚和其他地方的例子,表示这些地方虽然有媒体大肆宣扬这种恐惧,但“没有证据予以支持”。
BBC的这名记者接着告诉布劳蒂加姆,一个小时后会有人给她再打电话并进行采访记录。
一个小时后,布劳蒂加姆接到了另一名女士的电话,后者让她“快速解释人们认为的‘债务陷阱外交’是什么,并举一个来自斯里兰卡或其他地方的例子,以及为什么这个证据不支持这一观点”,布劳蒂加姆按要求简要解释了这一切,然后挂了电话。
但第二天一早,布劳蒂加姆便收到英国同事的消息,并被告知录音“似乎经过编辑,听起来你好像支持所谓‘债务陷阱外交’的说法,这当然歪曲了你的原意”。
布劳蒂加姆随即亲自听了BBC的报道,并“震惊地”发现他们从采访中提取的唯一片段是自己对“债务陷阱外交”说法和关于斯里兰卡案例的“传统观念”的解释,而有关为什么这一说法不正确的所有证据都被“完全抛弃了”。
此外,BBC还请来了特朗普政府一位前顾问,并对“中国威胁”的话题进行了详细采访,但除了说“这种情况相当普遍”外,就再也没有提供任何关于“债务陷阱外交”的证据。
布劳蒂加姆在文中表示,负责报道的记者显然已经想好了要表达的观点。因为她的采访片段前加了一个并未真正问过她的问题:“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对抗这种情况?”而不是一个可以对这一主张进行更平衡讨论的问题。
布劳蒂加姆在文中说,自己一直认为BBC是一家提供“细致入微和平衡性”分析报道的媒体,但如今整件事情令她感到“震惊”,很明显,“一种更有趣的‘威胁叙事’现在已经抓住了媒体的心”。
不仅仅是抓住了心,更是蒙蔽了双眼。这种无中生有的“威胁叙事”正成为一些西方媒体污蔑中国的惯用手段。
尽管“一带一路”给非洲“制造债务陷阱”这一说法已经被参与国、研究机构和学者各种驳斥,西方一些政客和媒体自己也找不到任何证据,但他们依旧选择对倡议给沿线国家带来的民生改善视而不见,执意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污名化”中国。布劳蒂加姆这次只不过是亲身体验了一把“套路”。
12月3日,布劳蒂加姆发推特说,在表达愤怒后,“BBC联系了我并向我道歉,表示这是缺乏经验的制片人在剪辑时犯下的错误,一切都很仓促,并不是故意的”,并表示自己只能暂且相信BBC是“无辜”的……
推特截图
但网友也并不愿接受BBC这种道歉。“经验不足?这更像是经验丰富。BBC很清楚,道歉是很容易的,可以把它归咎于缺乏经验,而他们真正想干的事情已经干了。我并不认为他们是无辜的,他们本应是世界顶级的新闻媒体,这太荒谬了。”
“先犯错再道歉,但想传达的信息早已经传达出去了。聪明的战术。因为他们道歉了所以你现在不能批评他们了。但是,已经有1000万人看到了错误的信息,而只有100人能看到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