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保护对孩子成长不好
过度保护对孩子成长不好,很多家长都会担心自己的育儿方式不够周全,适当减轻孩子的压力是很重要的,宝宝生下来就像一张白纸,现在的努力会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为大家分享过度保护对孩子成长不好。
过度保护对孩子成长不好1
过度保护会让孩子生存能力差
作为独生子女,许多父母生怕自己的孩子穿不好,吃饱,对孩子百般呵护,整个家庭都是围绕着孩子。过分过多过度保护会在孩子和社会之间竖起了一道道保护墙,这样会让孩子离真实的社会越来越远,到了独立的年龄却总是让人觉得他长不大,以后生存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差。
过度宝宝的教育使孩子厌学
不少父母热衷于"早期教育",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理,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给孩子施加各种压力,孩子小小年纪就要学打字,学外语,学绘画,学钢琴,还得通背唐诗宋词等等,以致于许多孩子还未上学就对学校充满了恐惧,一说学习就心生怯意。
过度保护会导致干涉,让孩子无所适从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是驱使儿童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动力。儿童好动,难免会面临一点危险,如果仅仅为了孩子的'安全,处处干涉、限制孩子的活动,不仅禁锢了孩子智力的发展,而且束缚了孩子个性的发展,容易让孩子富于创造的天性过早地夭折。
过度保护的施爱会让孩子放纵
父母对孩子过度施爱,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便是百依百顺,这样容易造成孩子任性、自私的性情,并且认为父母的爱是廉价的,是理所当然的。亲子之爱应当是双向的,父母在施爱的同时,也应让孩子懂得回报。如果孩子对施爱产生逆反心理,父母便可能转而运用"巴掌教育",强权与溺爱,虽然各走极端,却是殊途同归,都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对孩子的确需要关爱,但是不需要溺爱。的确需要保护,但是不需要过度保护。我们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我们也明白教育家孔夫子的中庸之道,只有将过度保护化为适度保护,保护才能在和谐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过度保护对孩子成长不好2
1、孩子会失去自主独立生活的能力
有些家长的过分溺爱孩子会导致有些孩子已经到了快上小学的年龄,却还没有学会自己穿衣、洗脸,仍要父母喂饭。这种行为会导致孩子胆小、依赖性过强,适应能力极差,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能力。
2、会让孩子变得叛逆
家长过度溺爱孩子会让孩子变得极为叛逆,开始是不听家长的话,到了上学的年纪后由于不能像在家里那样任性和为所欲为,要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会变得无法接受,会不服从老师的管理,在孩子的受教过程中百害而无一利。
3、会让孩子变得自我,变得自私
家长过度溺爱孩子会使孩子变得利己,不关心别人,缺乏集体观念和共同责任感,不懂得友爱,不想到别人,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很容易成为没有社会道德的人。孩子一旦在心中有了这个自我中心的定式,就很难再走出来。
4、会让孩子不知勤俭,不懂得珍惜
家长过度溺爱出来的孩子往往不懂得珍惜,而且在生活往往不懂的勤俭节约。被溺爱的孩子往往会认为什么东西都是自己应得的,不懂得珍惜自己父母家人对自己的付出。调查发现,独生子女乱花零用钱的约占62%,而非独生子女仅占5%。这种花钱如流水的作风,也是父母从小溺爱的恶果,这严重危害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花钱习惯了大手大脚,没钱了就跟父母要,现在孩子还小还可以纠正过,等孩子长大了,孩子再向家里要吗?
之前,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新闻,孩子20多岁了,回家跟50多岁的老母亲要钱,老母亲,对孩子说:“孩子我真没钱了,你这是在逼我跳楼去死啊。“孩子翻箱倒柜没有发现钱,听到母亲的话,对母亲吼道:“那你就去死吧。”母亲听到自己亲生的孩子竟然让自己去死,母亲万念俱灰,从5楼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其实,孩子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行为,不亚于赌博。
5、会使孩子不懂得感恩
被溺爱的孩子往往会误认为父母与同学对自己好都是天经地义的。而且很自私,不懂得分享,很难交到知心朋友。这就会造成孤独感,进而有可能会变得抑郁,损伤孩子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