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托班教学反思

时间:2025-04-15 06:31:12
幼儿托班教学反思11篇

幼儿托班教学反思11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托班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托班教学反思1

富有情境性和趣味性的投掷游戏不仅能提高托班孩子的运动能力,帮助他们获得轻松、快乐的情绪体验,还能让他们在快乐的玩耍中不知不觉地消除对陌生环境的焦虑感。与水相关的各种投掷游戏,看似简单有趣,却对肢体动作的协调配合能力有较高要求。因此,通过开展这一类的游戏活动,可以让孩子在水中自然地发展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自主积累运动经验,获得快乐体验。

一、婴幼儿行为分析

●丫丫在水池里玩海洋球,她看到水池中有些球浮在水面,有些球沉在池底。丫丫捏住一个红色的海洋球用力把它按下去,手一放开,海洋球又浮到了水面上。丫丫看了看,又拿起一个沉在池底的海洋球,再把手放开,海洋球就沉了下去。

分析:托班孩子在水中玩球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发现不同材质的球在水中发生沉浮的有趣现象,并对此产生好奇。在反复的操作摆弄中,孩子的动作表现看似在试图改变或探索物体的沉浮现象,但对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这些动作仅仅是一种游戏行为而已。

●宝宝来到了“滑滑乐”,他拿起一个海洋球放到滑梯轨道上,球从上面滑下去,轻轻落到水里,溅起了一点小水花。宝宝又拿起两个海洋球,同时放到滑梯轨道上,两个球落到水里,溅起的水花比刚才更高。甜甜看见了,她拿起一个沙球也放到滑梯轨道上,沙球快速从滑梯轨道上滑下去,“咚”的一声,球沉了下去,溅起很高的水花,甜甜开心地笑了起来。

分析:在考虑发展托班孩子运动能力的同时,更需要关注他们在游戏活动中的情绪体验和参与兴趣。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模仿,在模仿同伴和尝试新玩法获得成功后,就会有快乐的情绪表现。

●然然从筐里拿起海洋球,对准“小河”的“球门”投过去,海洋球在离“球门"很远的地方掉了下来,没有投准。恒恒看到了,他一只手拿起一个沙球,朝“球门”投过去,沙球在“球门”前碰了一下,沉了下去。恒恒又拿起一个大一点的沙球,双手举起沙球用力朝“球门”投去,球投到“球门”里并快速沉了下去。

分析:在动作技能发展上,随着托班孩子投掷动作的不断重复和熟练,孩子的手眼协调与平衡能力随之提升,自信心也增强了。孩子将投掷物投入“球门”时发出的声响、激起的水波,能更有效地激发他们快乐的成功体验。

●轩轩和天天在投掷区“打怪兽”,只剩下一个球了,轩轩和天天抢了起来,轩轩用力把天天推倒拿到了球,天天坐在地上哭了……

分析:托班孩子交往能力弱,容易出现争抢玩具的现象,在交往中带有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缺少解决问题的方法,常常靠“武力”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当满足其所需时会立刻忘记不愉快,迅速投入游戏中。

二、教师的支持行为

1.在户外一角创设安全、有序、宽松的玩水环境,如干净整洁的玩水池,并提供各种颜色、大小不同的塑料球和防水的沙球,便于孩子观察沉浮现象,有助于孩子积累有益的前期经验。

2.创设“滑滑乐”的玩水环境,提供不同材质的球(如海洋球、防水的沙球等)作为玩“滑滑乐”的材料,材料的大小要便于孩子抓握,摆放的位置要便于孩子取放。在玩“滑滑乐”时,借助滑梯轨道玩球、滚球,孩子能直观地观察球从高处滑向低处溅起不同水花的有趣现象。

3.教师应参与孩子的游戏,通过自身正确的示范引导、语言提示,鼓励孩子在投掷时能将手臂举得高些再投掷,较好地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促进其精细动作的发展。

4.为使孩子能尽情游戏,避免争抢,在打水球游戏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提供数量充足、相同的玩具或材料,满足小年龄孩子平行游戏的需求。

5.教师应根据孩子活动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球门”的远近。

三、活动建议

第一,打水球活动需要依据托班孩子的年龄特点,首先关注孩子在活动中的情绪体验和参与兴趣,创设温馨、色彩鲜艳的活动场景,提供适宜、有趣的游戏材料,让孩子在快乐游戏中发展运动能力。

第二,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先观察孩子喜欢选择何种投掷材料,了解其喜好和需求,以便在开展区域活动时进行适时调整。此外,应选择大小、轻重适宜的投掷材料,过大或过重的材料都不利于活动的开展。

第三,可以充分利用打水球活动培养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良好习惯,形成良好的秩序感。建议将打水球的辅助材料放置在相对固定的地方,并贴上相应的图片标签,便于取放和收拾整理。

第四,教师要注意投掷目标的摆放位置,引导孩子始终朝一个方向或中央位置进行投掷,相互分散确保活动安全,并为孩子创设足够大的游戏活动空间区域。活动过程中要始终注意孩子是否出现疲劳或过度兴奋的状态,控制好运动量。

第五,建议在适宜玩水的季节进行打水球游戏,避免因为水温过低导致孩子感冒。在活动结束后应及时更换衣服避免着凉,做好保育工作。教师还应时刻观察和提醒孩子活动时的安全,可以鼓励家长多陪同孩子共同参与游戏,帮助孩子发展运动技能,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性格,同时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

附环境创设:

◆材料准备:在户外放置若干个置水的塑料水池(远近不一)、滑梯勒道:提供一定数量的海洋球、沙球(用防水材料制成)、橡皮球、小皮球等。

◆观察要点:观察孩子是否会使用各种材料与水产生互动(将球按入水中、从高处滚球、扔水球等);观察孩子玩水球时是否伴有语言,能否与同伴交流;观察球在水中发生沉浮现象或球投入水池溅起水花时,孩子的情绪反应;观察孩子在打水球时手臂是否能举高并尝试举过头顶。

附游戏活动:

活动1:沉浮游戏

◆材料准备:塑料水池中置少量的水、海洋球、沙球、橡皮球等。

◆观察要点:观察孩子在水池中用手向下按球时有何发现:当出现沉浮现象后,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反应。

活动2:滚球游戏

◆材料准备:滑梯轨道、置水容器、海洋球、小皮球、沙球等。

◆观察要点:观察孩子最喜欢把哪种材料滚入水池中;当材料滚入水中溅起水花时,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反应。

活动3:投掷游戏

◆材料准备:置水容器、小沙球、海洋球、纸球等。

◆观察要点:观察孩子投掷时是否将手臂举高;观察孩子投水球时是否伴有语言,能否与同伴交流;观察孩子在打水球的过程中又生成了哪些新的行为。

附小集体活动:

打水球

活动目标

喜欢用各种材料玩打水球的投掷游戏,感受运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型塑料箱内置水,箱子外壳贴有卡通“家”的图案或标记。

2.海洋球、小沙球、塑料纸 ……此处隐藏11113个字……、情绪方面托班幼儿情绪多变,不同幼儿有着不同的情绪表现。

良好的情绪能促进幼儿记忆、思维和创造的发挥与发展。

1、让幼儿宣泄不良情绪:幼儿心情不好时,适当的宣泄,会让幼儿心里好受些,对保持幼儿的心理健康很有帮助。如:托班幼儿入园哭闹,这是正常现象,幼师要针对不同幼儿的哭闹做出积极、正确的回应,让幼儿停止哭闹。

这种做法用在很多幼儿身上都是有效,但有少数幼儿还是哭个不停,这时,可适度的让幼儿宣泄,尽情的哭吧,哭出来就好了,这也是幼儿寻求心理放松的一种方式。

2、转移幼儿注意力:托班幼儿情绪易变,适时的转移幼儿注意力,可以有效避免一些不良情绪的发生。幼儿爱动爱玩爱模仿,幼师们可以选择一些轻松、活泼的户外体育游戏,愉悦幼儿的身心。如:吹泡泡、开火车等。

幼儿心情好时,可以尝试玩新游戏,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幼儿不爱玩某类游戏时,要加以引导,改变幼儿对这类游戏的偏见,同时,还要创编出有趣的玩发,激发幼儿玩这类游戏的兴趣。

3、帮幼儿树立自信:自信是情绪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信的孩子容易获得愉悦的情绪。托班幼儿,自我意识还处在萌芽阶段,幼师对幼儿表现出信任、赞美、鼓励的态度,就会有助于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认识。

相反,否定、拒绝、忽视、甚至嘲笑幼儿,很容易让幼儿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幼师们要多给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多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完成一个新的动作或任务,就适当的鼓励和表扬,自信也就自然形成了。

4、用音乐改善情绪:心情不好时,听听美妙的音乐、动听的旋律,会让人心理好受一点。对于托班幼儿来说,由于第一次离开家,开始过上幼儿园的集体生活,难免会有点不适应,哭哭啼啼。

这时,若能放一些旋律优美的音乐,如《拍手点头》,幼师再配上夸张的肢体动作,带动幼儿动起来,当他们看到有这么一位可爱的老师,哭声也会慢慢减弱。

5、多与家长沟通:不同幼儿的情绪反应各异,对相同情境的反应也有差异。托班幼师有必要向家长了解幼儿的一些情绪特征,如:小便时会团团转……这样,幼儿入园后,幼师就可轻松应对幼儿千奇百怪的情绪行为。

四、其它方面讨好幼儿有技巧:幼儿园教师的态度要亲切、自然,不强求幼儿。

例如:宝宝刚入园时,家长一般抱着幼儿入园,教师要自然的与幼儿打招呼,如果宝宝不愿意叫老师、打招呼,就顺其自然,别强求。此外,幼儿教师还可经常抱抱幼儿,亲亲他们,这是与幼儿贴近

的最好办法,同时也可消除幼儿的紧张心理。

2、照顾幼儿要做到“四勤”:托班和小班、中班、大班不同,大班的幼儿通过从托班到大班的幼儿园生活、学习和各方面的培养,到了大班阶段,完全是老师的左右手了。

而托班孩子由于年龄小,自理能力差,什么事都需要老师无微不至的照顾,特别要做到“四勤”。

眼勤:教师需要用眼睛去观察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在老师的视线之内,注意发现他们的危险动作,或一些需要。手勤:发现问题赶忙去解决,扶一下孩子或帮助一下孩子。

腿勤:要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幼儿身边,帮他解决问题。嘴勤:要经常和幼儿说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要他们有这些安全意识。

只要做到“四勤”,孩子的安全就有所保障,减轻一些不必要的伤害。

3 、日常常规培养:常规培养是是托班幼儿的一项重要工作。幼儿入园后,幼儿的座次、位置要安排好。

从幼儿入园三、四天后,可个别指导幼儿记忆自己的标记及日常生活中的要求。

切记不要集体指导幼儿,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对针对性不强的话不能理解,个别指导更利于幼儿形成好的习惯。对幼儿的常规要求要具体,教师的观察要仔细,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在区域游戏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将进出区域的小脚丫图形、物品归放点的标记等贴在醒目处,让规则既具体又直观。

2-3岁的孩子都乐意和老师一起收归游戏后的玩具材料。有了标记,幼儿不仅会归放玩具,还能逐步形成良好的游戏习惯。

幼儿托班教学反思10

在《好吃的水果》的教学活动中,幼儿的表现没有我预想的好,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准备了三个谜语,在猜第一个时,“红果子,麻点子,咬一口,甜丝丝,“猜一种水果的名字,一开始幼儿能有兴趣的乱猜,不是水果的也猜了进去,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也进行了引导而在与幼儿一起分析谜面的时候,发现多是教师在讲,给教师的感觉是幼儿听不懂,而且兴趣也没一开始好了,因此教师也急于把答案说了出来。

而在猜第二个谜语时,“兄弟几个真和气,天天并肩在一起,少时喜欢穿绿衣,老来都穿黄衣裳。”听完谜面后,发现幼儿不是很积极的参与其中,幼儿的表现还是不会猜谜语,但是老师还是鼓励幼儿大胆的讲述自己的答案。可是还是没有教师预想的那样。因此再一次的对谜面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教师为了吸引幼儿的兴趣,出示了准备好的实物,边讲边让幼儿观察,发现幼儿对实物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是教师也发现幼儿还是不会猜谜,兴趣没有故事的高。

对于这样的现象,教师也进行了一定的反思,小班的幼儿对猜谜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为他们还不具有一定的知识经验。,所以谜底应是幼儿熟悉的,谜面描述事物特征是明显而生动的,用的比喻应和谜底实物相似的。

再次,教给幼儿解谜技巧,即让幼儿仔细听谜面所描述事物的主要特征,然后要求他们对每一句描述应引起联想与分析,从事物特点上去猜。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猜谜活动之前,对于小班的幼儿教材的选择很重要,应该是幼儿所熟悉的水果,而且要形象,这样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当然猜谜不是一天二天就能学会的,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教师也将在延伸活动中,饭后散步时以及教学活动开展前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猜谜的游戏,相信,猜谜会让我们的孩子们愈来愈聪明!

幼儿托班教学反思11

活动 前,我为幼儿精心准备了三种小动物(1只小鸡、2只小兔、3只小猫,小动物的家分别用点子来表示,每人有点子卡的房子3个(数量 分别1、2、3,可贴在筐内)。

首先,第一个环节,是让幼儿实物分类。教师 出示背景贴图和贴绒,师:“草地上都有哪些小动物?谁来把相同的小动物放在一起?”幼儿回答,同时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检查幼儿是否操作正确,并一起数数每种动物有几个。(在这个环节幼儿兴趣 很高,都能积极参与,基本能回答出)

第二环节游戏 “送小动物回家”。让幼儿认识动物宝宝 的房子与其所有的点子。“你们看这儿有几间房子(筐),上面有几个点子。”并一起数数房间上的点子,幼儿集体点数,并按照点子的数目把小动物送回家。提示幼儿卡片上有几个动物就送它回几个点子的家。在此同时,老师 要时刻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提醒幼儿先要看卡片上的动物有几只,然后再送。

最后一个环节,师幼一起检查卡片送得是否正确。对于送的正确的小朋友及时给予表扬。本次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总体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参与性也比较高。唯一的不足是,平时幼儿接触的数字比较少,在实施操作起来就比较困难。活动中教师提示的部分比较多,所以平时让幼儿多接触数字还是很重要的。

《幼儿托班教学反思11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